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注解》

首页 > 人纪教程 > 资料下载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注解》 > 正文

《桂林古本》19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白话文翻译

日期:2022-01-08 20:45:14   来源:资料下载   编辑:故乡的云    点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少阴病,想吐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迷糊欲睡,到了五六天,出现腹泻而口渴的,是病在少阴,由于少阴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津液,所以口渴。如果小便清亮的,那么少阴病症就确定无疑。这是因为小便清亮,是下焦虚寒、不能化气行水的确证。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紧脉主寒,病人本应当无汗,却反而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证,应当见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症。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症见咳嗽、腹泻,如果出现谵语的,这是用火治法强迫发汗所导致的变证,病人小便一定难以解出。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象微,为阳气虚弱,所以不能发汗。如果阳气已虚,又见尺脉弱涩的,是阴血亦亏,不仅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腕骨:本穴即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用。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脉象紧,到了七八天,出现腹泻,脉象忽然由紧转微弱,手足反而变温暖的,这是阳复阴去、疾病将要解除的征象。此时虽然出现心烦、腹泻,势必会自行恢复。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自行停止,手足转温暖的,虽见畏寒蜷曲而卧,也属于可治之证。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病,怕冷而蜷卧,时而自觉心胸烦热,想减去衣被的,这是阳气来复之兆,其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感受风邪,寸部脉微尺部脉浮的,是风邪已去、阳气回复之象,疾病将要痊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3时至5时之间。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呕吐,腹泻,本应畏寒、手足冷,现手足不冷,反而发热的,示阳气尚在,不属死候。如果脉搏一时不至的,可以急灸少阴经穴七个艾柱以通阳复脉。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八九日传里而发阳明病,故一身手足热。由于其人便血,知为热入血室,故谓热在膀胱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这就叫做下厥上竭,是难治之证。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怕冷身体蜷卧,腹泻,手足冰冷的,是不治之证。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腹泻停止而出现头昏目眩、时而昏晕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心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四肢冰冷,怕冷而身体蜷卧,脉搏不来,心中不烦,手足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病延六七天,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精神萎靡不振,总欲睡眠,汗出,心中不烦,想呕吐,到了五六天,又出现腹泻,并且烦躁不能安卧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证,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少阴证感冒)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既有发热等表证,又有少阴阳虚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二三天,尚无吐、利等里证,所以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用黄连阿胶汤主治。

  黄连阿胶汤方(心肾不交失眠,考前焦虑失眠)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枝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患病二、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并用附子汤主治。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体扯痛,这是荣卫不和造成的,用当归四逆汤主治。

  当归四逆汤方(冻疮,手脚凉,女子痛经)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木通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二十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虚寒证,腹泻,解脓血粘液便的,用桃花汤主治。。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虚寒证,得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

  少阴病,腹泻,解脓血便,可用针刺足阳明(足三里)法治疗。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虚寒证,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虚虚热上扰,用猪肤汤主治。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 ,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一说白粉即米粉,南阳林山则说白粉为白垩土,猪肤者,猪皮下边的白脂肪是也,而非猪皮。)

  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如果服药后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去滓,温分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发不出声音,不能讲话的,用苦酒汤主治。

  苦酒汤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著鸡子壳中)

  右二味,纳半夏,著苦酒(醋)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

  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半夏用水洗,破成枣核大小,十四枚鸡蛋一个,将鸡蛋头部开一小孔,去掉蛋黄,把米醋加入其中以上二味药,把半夏加入装有米醋及蛋清的鸡蛋壳中,混匀,把鸡蛋壳置于刀环中,再放在火上煮二三开,去掉药渣,每次取小量含咽。如果服药后不愈,可以再作三剂药服用。

  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

  少阴病,咽喉中疼痛,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主治。

  半夏散方

  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 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少阴虚寒证,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如果服药后腹泻不停止,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表现,预后较好。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先煮三物,取一升 ,去滓,纳人尿,猪胆汁,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汁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天没有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病人还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两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有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脉搏摸不到,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腹泻、下痢兼后重的,是肝郁气滞所致,用四逆散主治。

  四逆散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 半人参二两

  右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 ,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纳汤中,煮取一升 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的,是阴虚水热互结,用猪苓汤主治。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去皮) 阿胶一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得了二三天,里实证具备而又见咽干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枳实王枚(炙) 厚朴半斤(去皮炙用) 大黄四两(洗)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令一二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经过六七天,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虚寒证,脉见沉的,应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二两 半人参二两

  右四昧,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或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如果饮食进口就吐,心中蕴结不适,想呕吐却又吐不出,初得病时,即见四肢冷,脉象弦迟的,这是痰实阻塞胸中,不能攻下,应当用涌吐法治疗。如果是肾阳虚弱、不能气化,寒饮停聚膈上,而致干呕的,不能用涌吐法,应当用温法治疗,可用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而涩,呕吐,汗出,为阳虚气陷兼阴血不足,势必出现大便频数,解出量反而少,应当用温灸法治疗,可灸头顶百会穴,以升阳举陷。

  

白话注解说明

本人是民间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中医经典中发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非常好的一个珍贵版本。南阳医圣祠里的镇馆之宝就是白云阁《伤寒杂病论》(与桂林古本出自于同个版本)。这本书是张仲景第46世孙张绍祖贡献出来的家传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但学术界关于它的争论很多,所以关于它的注解基本上找不到,没名门大家对这本书进行系统的注解。对于没有一定医学基础和古汉语基础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晦涩难懂。为此,本人就对这本书进行一个简单的白话文注解,以帮助现代自学中医者理解古文。本次以段译的形式,一段原文,一段译文,对于处方部分没有做注解。本次白话文注解,首先以网上流行容易查到的宋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译文为主要参考对象。两本书都没有的内容,则由郑州民间中医爱好者刘建军(@故乡的云)完成白话文注解工作。书中带有“[译文]”标记和“()”括号内的内容,均为刘建军所写。整本书在注解过程中,参考了《南阳林山注解·白云阁·伤寒杂病论》、倪海厦注解《人纪·伤寒论·金匮要略》和黄竹斋《伤寒杂病论会通》;六气主客等部分 ,参考了钱婷婷《黄帝内经·素问》的译文。在此对参考过的网站、文献和提供帮助的前辈表示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亦可将错误之处指出,让我们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本资料可以自由传播,但不得用于商业用途!邮箱:351251086@qq.com 资料下载网站:经方之家(本网站有多个镜像),网址: www.jingfangzhijia.cn,微信公众号:jingfangzhijia2

 

  民间中医爱好者

  @故乡的云

  2021.6.1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