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经

首页 > 人纪教程 > 倪注神农本草经 > 上经 > 正文

上经三(41细辛-60防风)

日期:2021-01-03 20:16:54   来源:倪注神农本草经   编辑:zadmin    点击:

  四十一、细辛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

  【产地】产我国陕西及关外,今北地多有之,为多年生草本,叶下开花,状似杜衡,唯苗叶经冬则凋,根外淡褐而内白色,气味辛烈。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细辛为风痛要药,功能深入散风袪寒,主治咳逆上气,风湿,痹痛,头痛,齿痛,泄热破痰,开窍行水。

  【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滞积,除喉痹,鼻塞不闻香臭,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甄权】添胆气,治咳嗽,去皮风湿痒。风眼泪下,除齿痛,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弘景】含之去口臭。

  【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吴克潜】曰细辛主治诸痛,但用不可过剂。宗奭曰治头面风不可缺此。元素曰以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张子和曰治头痛,太阳经则羌活,少阴则细辛,阳明则白芷,厥阴则川芎吴萸,少阳则柴胡。成无己曰胆气不足,细辛补之。著名方剂有伤寒论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等。

  【容川】细辛形细色黑,故入少阴经,味大辛,能温散少阴之风寒,而少阴为寒水之脏,寒则水气上泛,细辛散少阴之寒,能达水中之阳,故能逐水饮。

  【药征】主治宿饮停水也,故治水气在心下而咳满,或上逆,或胁痛。

  【灵胎】疏风散邪,驱逐寒气。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升燥发散性烈,凡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均忌。

  四十二、石斛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产地】产我国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多自生于山谷湿润之石上,日人用以栽种,出产丰,茎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石斛为除热益阴要药,主养脾胃,益心肾,补虚劳,退虚热,治自汗盗汗,小便余沥,脚痛痹弱。

  【别录】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肤肉,逐皮肤邪热,疿气脚湿,疼冷痹弱,定志除惊。

  【甄权】益气除热,男女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疼,补肾益力。

  【日华】壮筋骨,暖水脏,益智清气。

  【灵胎】养胃生津,补虚除痹。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服能寒胃,至大便溏薄,入姜一二片为辅,则无此弊,清肺补脾也,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附录】鲜石斛—石斛茎之鲜者,以铁皮鲜石斛为昀良,治胃中大热,津液干竭,凉肺生精,胜于石斛。钗石斛—石斛之状似金钗者,较之寻常石斛凉性多而黏性少,滋阴降火,于小儿胃热尤宜。川石斛—石斛之产于四川者,其茎紧小,清热之功较着。

  四十三、巴戟天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智益气。

  【产地】产四川者昀佳,多山林内,叶经冬不枯,根似联珠,入药。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巴戟天为补气益精要药,功能祛风除湿,强筋骨,壮元阳,治遗精。

  【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甄权】男子夜梦鬼交泄精,强阴,下气,治风癞。

  【日华】治一切风,疗水胀。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相火炽,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燥口渴,大便燥结者均忌,恶雷丸丹参,得覆盆子良。此药治肾亏昀佳,故遗精滑精者宜,阳痿者良,有虚火者禁忌。

  【容川】色紫而根实,能温肝,足厥阴主风,属阴中之阳,药气温者即阴中之阳,故入肝。

  四十四、白英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寒热八疽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

  【产地】生川泽,为野生蔓草,全草可用。

  【性味】根苗叶味甘,性寒。

  【效用】白英为解热药,治风疹,丹毒,黄疸及热疟。有补益之效。

  【弘景】叶做羹饮,可疗劳。

  【藏器】烦热,风疹,丹毒,瘴疟寒热,小儿结热,煮汁饮之。

  四十五、白蒿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产地】到处皆有,以水生蒌蒿昀好,辛香而美。

  四十六、赤箭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今之天麻。

  【产地】产四川及各地山野林中之阴地,苗名赤箭,根即天麻。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天麻为祛风镇痉要药,功能治诸风头痛头眩,风湿痹,小儿精痫拘挛。

  【甄权】治冷气麻痹瘫缓不随,语多恍惚,善惊失志。

  【大明】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鬼疥(病),通血脉,开窍。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三钱。

  【禁忌】风药多燥,风能胜湿故也。凡病人觉津液少,口干舌燥,咽干痛,大便涩,及火炎头晕,血虚头痛,似中风症皆忌。

  东垣曰肝虚不足者,天麻川芎以补之。罗天益曰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因此天麻有养血之功。汪昂云风药中必兼养血药,以制其燥,养血药须兼收风药,宣其滞也。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举凡能宣血之滞,故能发痘疹。

  四十七、奄闾子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五脏甀血,腹中水气,胪张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产地】处处有之,状似蒿艾,其茎可以盖覆奄闾,故名。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奄闾主五脏甀血,风寒湿痹,身体诸痛,明目益气消食。

  【别录】疗心下坚,隔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

  【甄权】益气,主男子阴痿不起,治心腹胀满。

  【大明】腰脚重痛,膀胱痛,及骨节烦痛,不下食。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用之治扑打损伤效,罕有用于调理者。

  四十八、析蓂子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痛,补五脏益精光,久服轻身不老。

  四十九、蓍实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益气充肌,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

  【灵胎】此因其物之所能,以益人之能也,昔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耆,此草中之神物也,服之则补人之心神,自能聪慧前知,食肉者鄙,不益信夫。能益智通灵。

  五十、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

  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生霍山。黑芝—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元芝。生恒山。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芝。生太白。白芝—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魂,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生华山。黄芝—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生嵩山。紫芝—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木芝。生高夏地上,色紫形如桑。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五十一、卷柏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和颜色。一名万岁。

  【产地】产陜西山东等地,多附生深山石壁,叶细似柏,生于地上者曰地柏,茎高数吋。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卷柏生用平,主破血通经,炙用性温,治肠风脱肛。

  【别录】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躄,强阴益精。

  【甄权】通月经,治ㄕ疰(由病死之人传染的病)鬼疰,腹痛百邪,鬼魅啼泣。

  【大明】镇心,除面皯,头风,暖水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用于止血药中,其他方剂罕用。

  五十二、蓝实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解毒,杀蛊蚑,注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又今俗名青黛。

  【产地】从属于大青科名蓝草者之蓝叶制出,体轻质细,药用昀良,今多见于园艺。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

  【主治】蓝实(青黛)为解散热毒要药,主散五脏郁火,治时疾热狂与大青同功,并敷热疮虫咬,头生黄水疮,治小儿丹毒。

  【甄权】填骨髓,明耳目,利五脏,调六腑,通关节,治经络中结气,使人健少睡,益心力。

  【苏颂】疗肿毒。

  【别录】蓝叶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

  【时珍】主解班蝥,芫青,朱砂,橒鸡,砒石毒。

  【备要】外敷治痈疽蛇犬毒。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凡血证非血分实热,而由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空上炎,发为唾咯吐血诸证,切不可用青黛等,盖血得寒则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

  【附录】蓝汁—蓝叶之汁,主一切毒,百毒药,天行热狂,游风热毒肿毒,吐衄血,金疮血闷,烦渴,女人产后血晕。蓝淀—蓝汁中合有石灰者,主解诸毒,敷热疮,小儿秃疮热肿。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更胜于蓝。

  五十三、芎穷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一名川芎。

  【产地】产四川陜西及江南各地,为多年生草本,或自生或栽种,根为块状结节,味辛烈,入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川芎为顺气行血要药,功能行气开郁,入肝理血,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主治头痛及妇女一切气郁血郁,心腹痛,腰脚软,破宿血,养新血,补肝散风。

  【别录】除脑中冷痛,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

  【甄权】脚膝软弱,半身不遂,胞衣不下。

  【大明】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吐血,鼻血,溺血,脑瘫,发背,瘰疬瘿赘痔瘘疮疥,长肉排脓,消甀痰血。

  【好古】搜肝风,补肝血,润肝燥,益肝虚。

  【容川】川芎之味更辛苦于当归,得木火之性尤烈,苦而兼辛,有生血之功,质不柔润,性专走窜,故专主行心肝之血。苦者火之味也,苦而兼辛,则性温而有生血之功,苦而不辛,则性凉而专主泻血,温者阴中之阳,是风木本气,故入肝经,根又主上升故能至于巅顶,以散风寒,气滞血甀,寒热身疼,女子经闭不通,当行血中之气。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其性疏散,不宜久服,反能损肝,畏黄连,伏雌黄。

  五十四、蘼芜

  【本经原文】味辛性温,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注,去三虫,久服通神。即川芎之苗也。

  【别录】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

  【苏颂】作饮止泄泻。

  【时珍】蘼芜花入面脂用。

  五十五、黄连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产地】产四川者良,雅州者尤可贵,云南及他省亦有之,为山野多年生草本,日本产者劣,然多流入我国。根色黄,故名。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黄连为清火除湿健胃要药,功能治湿滞,解热毒,益肝胆,厚肠胃,主治肠澼下痢,天行热疾,胎毒疳疾,效益甚多。

  【别录】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大明】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燥,润心肺,长肉止血,天行热疾,止盗汗,并疮疥,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安疣杀虫。

  【好古】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容川】黄连之味正苦,入心经以泻火。清火之药,是水交于火也,故能止血,凡药得苦味者,其中必含水性,故能降火,此为水火互根之理。其质枯而不泽,其纯于苦味而无气,故守而不走,为去暑之要药。

  【倪注】按此药专治热与利湿,凡出现热症皆可用,但是须要辨明是属于何种热,例如虚热,则须在去热药中增加补虚的药物,像黄连阿胶汤;如是实热,则须在去热的药中加去实的药物,像三黄泻心汤之类,学者按此推之,即可善用黄连。黄连大寒,得水之性,故去热。与阿胶鸡子黄为填离清坎之药,故治心内之热。

  【药征】主治心中烦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灵胎】除热燥湿,明目止利。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血少气虚,致惊悸烦燥,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泻,真阴不足内热均忌。

  五十六、络石

  【本经原文】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

  又名耐冬,云花,为野生常绿藤本,茎有气根,藉以攀缘于他物上。此药以石上生者为昀佳,故又名石龙藤。

  【产地】产山谷阴湿之地,为自生常绿之草,茎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络石主利筋骨关节,治风热痈肿,能凉血退热,舒筋活络。

  【别录】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久服明目润泽。

  【藏器】主一切风,变白宜老。

  【苏敬】蝮蛇疮毒心闷,服汁并洗之,儀斧伤疮,敷之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忌服,恶铁落,畏贝母菖蒲。

  【附方】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用络石草一两,水煎一大碗,细细吞下,少顷即通。

  五十七、蒺藜子

  【本经原文】味苦温,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又名刺疾藜。

  【产地】到处皆有。

  【性味】味苦性温。

  【别录】主身体风痿,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做磨粉。

  【大明】主身益精,疗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溺血肿痛。

  【毅民】白疾藜治睛球凹陷,及睛生障翳,视物模糊。

  【容川】利湿,此以金行水也。

  【时方】腰脊引痛——捣末为蜜丸,胡豆大,酒服二丸日三。

  年久失明——阴干捣散,食后水服方寸匕。(外台)

  五十八、黄耆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产地】我国山西陕西均有出产,山西绵上者佳,茎卧地成蔓状,叶为羽状复叶,根肥大,短而理横,味苦者不堪入药。

  【性味】味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黄耆为补气要药,功能助肺气,实皮毛,升清气,泻火气,补虚损五劳,痘疮不起,外症治痈疽,托毒止痛。

  【别录】女人子脏冷,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甄权】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内补。

  【日华】助气,壮筋骨,长肌肉补血,破症癖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侯不刀。痰嗽,头风,热毒,赤目。

  【元素】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之痛。

  【好古】太阴疟疾,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

  【容川】禀北方水中之阳气以生,以北耆昀佳,人身之阳气皆从肾与膀胱之气海出发,上循三焦油膜,以达于肺,而为呼吸,分布于皮毛,则为卫气,北耆之体极松,内行水道之孔更大,故知其气盛,黄耆之根长数尺,深入土中,吸收土下之水以上其苗叶,气即水也,故其气盛而能补气,色黄如三焦油膜,故为三焦之良药,能拓里达表,行三焦之水气,又皮色黑,是水火之色也,色黄味甘,乃土之色味也,得味厚故能补,黄耆入土昀深,得土之气昀厚,故又大补脾,所以黄耆归脾经,又能通利三焦也。与升麻不同,升麻味不厚,故能升不能补。

  【药征】主治肌表之水,故能治黄汗盗汗皮水,又旁治身体肿或不仁者。

  【灵胎】内补脾胃,外托疮毒。

  【用量】普通生者钱半至三钱,炙者八分至三钱,大剂一二两。

  【禁忌】黄耆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忌,又能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闷,肠胃有积滞者忌,又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上焦热甚,下焦虚寒,及病人多怒肝气不和,并痘疮血分热者均忌。

  【倪注】一般言黄耆专于补气,凡气虚之症皆可用,又治自汗,补中气之不足,外科及痘科多以之托里透脓,肾亏溺血亦治之。

  【附录】黄耆皮——性味功用同黄耆,善走表逐水湿,治虚浮及脚肿。

  【炮制】拣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切片晒干,再筛去灰即得。炙黄耆,用蜂蜜与水置锅中炒至干,取出冷却,即是。

  五十九、肉松容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一名肉苁蓉。

  【产地】生于各处高山,为一种寄生植物,茎富肉质,叶细如鳞。

  【性味】味甘酸咸,性温无毒。

  【主治】肉苁蓉为益髓壮阳要药,功能治精血不足,阳痿不举,女子绝产阴痛,润枯燥,滑大肠。

  【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甄权】益髓悦颜色,大补壮阳,治女子血崩。

  【大明】男子绝阳不兴,女人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

  【容川】象人之阴,味咸入肾,温润而强阴,能助肾中之阳,益命门之火也。

  【灵胎】补精益气,养血润肠。

  【用量】普通二钱至四钱。

  【禁忌】凡泄泻,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均忌,忌犯铁器。

  【泡制】洗净,大小分开,浸泡 4~8小时,捞出,润透,切 6毫米纵片,用清水漂 4~6小时,捞出,晒干或烘干即得。

  【酒制】取肉苁蓉片,加白酒调刀,置密闭容器内,隔水蒸至酒被吸尽,停火稍闷,取出晒干即得。一般酒制后,较能温肾助阳。

  六十、防风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产地】产蒙古及山西河南等地,根黄白色,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防风为伤风头痛要药,功能散表发汗,主诸般风,周身痛,搜肝泻肺,散风胜湿。

  【别录】烦满胁痛,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大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冷泪,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刀气脉。

  【元素】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主上部见血。

  【吴克潜】防风善表散,故用以解毒,如砒毒,乌头毒。芫花毒,野菌毒,诸毒药,又防风本制黄耆,黄耆得防风而功昀大,治风邪久留不去,表虚自汗不止。徐之才曰得葱白行周身,得泽泻橐本疗风,得归芍阳起石禹余粮治妇人子脏风,元素曰治风去湿之仙药也。

  【容川】防风辛而味甘入肌,气香而温,故入脾。散肌肉之风寒。

  【灵胎】专治风邪。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发痉,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溏泻不因寒湿,二便秘涩,小儿慢惊,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均忌。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