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导航菜单
网站首页
倪注针灸
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
第二章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第三章十二经井荣俞原经合
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第五章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第六章针灸治症系列
倪注黄帝内经
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
第三篇生气通天论
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第六篇阴阳离合论
第七篇阴阳别论
第八篇灵兰秘典论
第九篇六节藏象论
第十篇五脏生成
第十一篇五藏别论
第十二篇异法方宜论
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
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
第十五篇玉版论要
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
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
第十八篇平人气象论
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论
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
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
第二十三篇宣明五气篇
第二十四篇血气行志论
第二十五篇宝命全角论
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
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
第二十八篇通评虚实论
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
第三十篇阳明脉解
第三十一篇热论
第三十二篇刺热论
第三十三篇评热病论
第三十四篇逆调论
第三十五篇疟论
第三十六篇刺疟
第三十七篇气厥论
第三十八篇欬论
第三十九篇举痛论
第四十篇腹中论
第四十一篇刺腰论
第四十二篇风论
第四十三篇痹论
第四十四篇痿论
第四十五篇厥论
第四十六篇病能论
第四十七篇奇病论
第四十八篇大奇论
第四十九篇脉解篇
第五十篇刺要论
第五十一篇刺齐论
第五十二篇刺禁论
第五十三篇刺志论
第五十四篇针解
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
第五十六篇皮部论
第五十七篇经络论
第五十八篇气穴论
第五十九篇气腑论
第六十篇骨空论
第六十一篇水热穴论
第六十二篇调经论
第六十三篇缪刺论
第六十四篇四时刺逆从论
第六十五篇标本病论
第七十五篇着至教论篇
第七十六篇示从容论
第七十七篇疏五过论
第七十八篇征四失论
第七十九篇阴阳类论
第八十篇方盛衰论
第八十一篇解经微论
第七十二篇刺法论
倪注神农本草经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药性总义
上经
中经
下经
第三章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
倪注伤寒论
伤寒论序言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
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
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八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九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倪注金匮要略
金匮上课前言
续伤寒篇霍乱
第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第二痉湿暍病脉证治法
第三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
第四疟病脉证并治
第五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六血痹虚劳病脉并治
第七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第八奔豚气病脉证并治
第九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
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
第十一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第十二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十三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
第十四水气病脉证并治
第十五黄疸病并治
第十六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第十七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第十八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第十九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
第二十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一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第二十二妇人杂病脉证治
第二十三阴阳易差后劳复
疑难案例
倪海厦论文集
我的诊疗日志
汉唐100方讲解
人纪班学生医案
学员跟诊心得
倪海厦讲医案
跟诊诊疗日志
流行性疾病讨论
未蒙其利先收其害
医学杂志投稿
恶质的西药厂
错误的医学观念
关于长寿
倪海厦病症研究
心脏病
糖尿病
癌症
大肠癌
肝癌
血癌
乳癌
胰脏癌
前列腺癌
感冒和疫苗
肺病
中风
胃病
肾脏病
脑病
老年痴呆
红斑狼疮
骨质疏松
艾滋病
维他命
自杀
倪海厦时事评论
论癌症
论肾病
论肝癌
论糖尿病
论流感
论心脑血管病
论感冒
论血糖高血压
论牛奶
论中药
论抗生素
论乳腺癌
论妇科
论抑郁症
论研究成果
其他
资料下载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注解》
人纪资料下载
倪海厦相关
倪氏弟子文集
倪海厦259经典配方
杂项
2008年310个医案
倪海厦论中医
地纪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020-12-29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020-12-29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2020-12-29
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也;若脉数急者,为传也。
2020-12-29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也。
2020-12-29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2020-12-29
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2020-12-29
八:「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
2020-12-29
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
2020-12-29
十:治「太之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
2020-12-29
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2020-12-29
十二:「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2020-12-29
十三: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
2020-12-29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
2020-12-29
十六:「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2020-12-29
十七:「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2020-12-29
十八:「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下可与之。
2020-12-29
十九:「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
2020-12-29
二十:「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需识此,勿令误也
2020-12-29
二一: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2020-12-29
二二、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2020-12-29
二三: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
2020-12-29
二四:「太阳病」,发汗、逐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
2020-12-29
二五:「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
2020-12-29
二六:「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 清便欲自可,
2020-12-29
44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栏目导航
伤寒论序言
+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
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
+
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
+
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
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
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
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
八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
九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
热点排行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二八: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
十七:「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
二六:「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
八:「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
十六:「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
联系我们
自学方法
关于
留言
分类
顶部